close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燈官秧歌、東北大鼓、薑家溝乾豆腐、康平羊湯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見識過嗎?
  昨日,沈陽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在和平區老北市舉行。
  當天,國家、省市、區縣四個級別的非遺項目共計100多個在廟會上進行展演。眾多民間老藝人也會拿出看家本領,包括錫伯族燈官秧歌、唐派京劇、東北大鼓以及刺繡、剪紙等。同時,省內專家到現場對32個沈陽市第六批非遺申報項目進行評審。
  此次廟會時間為6月13日9時至15日16時,活動地點就在老北市文化廣場及文化園。
  今日是國家第九個文化遺產日,據統計,目前沈陽市共有9個國家級和36個省級非遺項目,市級非遺項目達到125項,區級非遺項目238個,涵蓋非遺全部10大類別。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名,省級27名,市級89名。
  傳統木雕傳承人馬成文使用的“牽鑽”工具已有百年曆史
  奉天李氏宮廷木雕
  據“李氏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成文介紹,他的太師爺李祖光專門為沈陽故宮製作各種木雕工藝品。
  今年61歲的馬成文帶來了一個高約30多釐米的木製葫蘆。葫蘆上面有兩條木製環鏈,“環鏈全都是用木頭雕出來的,不像現在有些金屬鏈是有接頭的。”馬成文說,光一條小鏈就要雕半個月的時間。
  除此之外,馬成文還展示了他的“傳家寶”,也就是從師爺傳到他手裡的專門做木雕的工具——牽鑽,“這鑽得有100多年了,比我年紀還大!”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
  民間掐褶紙藝——東北酸菜缸及大鍋爐竈
  ■本組圖片由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蔡敏強 攝
  李氏民間掐褶紙藝
  大竈台、酸菜缸、水缸……走到李氏掐褶紙藝的展台前,一片濃濃的東北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傳承人李雪說,李氏民間掐褶紙藝主要是以紙張為材料,“我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突出東北地域特點的,比如磨盤、簸箕等等,有家鄉的味道。”
  記者看到,這個“東北竈台”的作品栩栩如生,酸菜缸里綠瑩瑩的大白菜被石頭壓著,一個小水瓢擺放在水缸上,竈臺上方還掛著勺子、鏟子、刷子,最有意思的是,大鐵鍋里還正烀著大餅子。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
  朝陽赤峰聯手
  對紅山文化遺址
  申遺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謝楊)朝陽市與赤峰市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遺址進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預計2018年前成功。
  6月11日,兩市在朝陽牛河梁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行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遺簽字儀式。
  記者從朝陽市牛河梁遺址管理處獲悉,去年底牛河梁等12個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考古人員在方圓近6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現了由女神廟、祭壇和眾多積石冢組成的新石器晚期紅山文化建築遺址群,出土了玉豬龍、女神頭像等大量精美絕倫的玉器、陶器以及石器和骨器,以確鑿的考古實物證明,5500多年前這裡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把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大凌河、西遼河流域。  (原標題:北市“非遺廟會”百餘“老把式”演三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hz39hzmf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